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子风采  >  正文

国奖专访:覃榆江——生信攻坚,以热爱绘成长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5-10-12 点击数:

  覃榆江,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在科研的征途上,他以“边学习、边理解、边实践”的坚韧姿态,在生物信息学的未知领域披荆斩棘;在学术的赛场中,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留下科研印记。他就是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研究生覃榆江,一位在科研瓶颈中突围、于时间博弈里高效前行,最终斩获国家级奖学金的青年学者。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科研与成长故事。  

   

  初涉生信领域时,编程技术、基因组数据分析等陌生知识曾是他科研路上的 “拦路虎”。但他没有退缩,而是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在师姐的帮助下,他摸索出 “边学习、边理解、边实践” 的成长路径,一边沉浸文献海洋夯实理论,一边扎根实验操作积累经验。从懵懂迷茫到熟练运用分析方法,每一步都凝聚着他的汗水与坚持,这份直面困难、永不言弃的科研韧劲,正是科研人最珍贵的品质之一。
   

   

  研究生阶段任务繁杂,课程、科研、竞赛多线并行,可他总能从容应对,这离不开高效的时间管理。遵循导师 “每周提交周报” 的要求,他坚持总结上周进展、规划本周细节,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段时光。即便高压在身,他也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自律中不断突破自我,用实际行动证明:优秀从来不是偶然,而是源于对时间的敬畏和对目标的执着。
 
  当实验、会议、导师任务出现时间冲突时,他总能迅速理清思路,以 “优先处理紧急重要事项” 为原则,确保核心任务不延误、整体目标不偏离。把必须完成的实验放在首位,对其他任务做好基础推进,这份清晰的判断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让他在忙碌的科研生活中始终保持方向,尽显当代研究生的靠谱本色。
        
  科研之路虽艰,但他懂得在紧张中寻找平衡。闲暇时,或与课题组伙伴聚餐交流、或是开展团建运动。在美食与欢笑中释放压力,在团队活动中凝聚情谊,他不仅注重个人成长,更珍惜团队协作的温暖。这种劳逸结合的智慧和团结互助的情怀,让科研之路不再孤单,也让团队凝聚力愈发强大。
 
  生活中的他,更是将诚信美德融入点滴行动。在林科院后街发现共享单车上的拍立得后,他几经纠结仍选择妥善保管,第一时间在网络平台发布失物招领,还计划无人认领时移交公安。即便科研任务繁忙,也始终坚守诚信底线,最终助力失主找回物品。这份不为私利、坚守本心的善意,如同一束光,温暖了他人,也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良好风貌。 
地址:求是楼12楼
邮编:410004
电话:0731-85620375

学校公众号

生科院研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