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正文

学术报告1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4-12-29 点击数:

学术报告:高原珍稀鱼类的保育和种群恢复研究

报告人:杨君兴教授

报告时间:201515日下午230

报告地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楼B5楼会议室

杨君兴,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20098月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党委书记,20098月至今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1983年毕业于湛江水产学院,获学士学位。1986年和1990年在著名动物学家褚新洛教授的指导下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8月到19965月在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做高级访问学者。1994年至今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西南地区鱼类分类、系统进化、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发表鱼类新属2属,新种40余种。阐明了多个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与地理演化历史的关系。近十年来,特别关注云南土著鱼类的人工驯养繁殖研究。2003年即已突破鱇(鱼良)白鱼的人工繁殖;2007年滇池金线鲃人工繁殖成功;2009年抚仙金线鲃人工繁殖成功、2010-2011年先后突破软鳍新光唇鱼和暗色唇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目前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珍惜鱼类保育研究基地,除报导的成功繁殖土著鱼类5种外,还初步掌握了其他几种鱼类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如星云白鱼、中甸叶须鱼等),并饲养云南珍稀土著鱼类30余种,同时突破了多种珍稀鱼类的精卵子冷冻保存技术。现已获得国家专利局受理专利8项,授权专利5项。此外,采用纯土著物种的―花--蚌立体修复模式,成功恢复滇池南岸和西岸的两片湖滨带湿地,受到国际关注,并由Science杂志专门报道。主持项目20余项,截止20133月,已接受或发表的论文156篇,其中SCI论文97篇(其中JCR Top15%期刊论文7篇)。由于滇池金线鲃、鱇(鱼良)白鱼等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的突破于2003年度和2011年度先后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006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发明奖。

地址:求是楼12楼
邮编:410004
电话:0731-85620375

学校公众号

生科院研讯